Monday, January 14, 2019
柯蕾特 Colette作,品胡品清譯《二重奏》Duo
‧柯蕾特作品胡品清譯《二重奏》,志文出版社,1980年
Duo is a 1934 novel by the French writer Colette. The story focuses on a married couple on vacation in southern France, who deal with the fact that the wife has been unfaithful. Roberto Rossellini's 1954 film Journey to Italy is loosely based on the novel, but uncredited due to rights issues. Wikipedia
Originally published: October 31, 1934
Page count: 227
Genre: Fiction
Adaptations: Journey to Italy (1954)
Colette was a French author and woman of letters nominated for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 et L'Impur (1932, translated as The Pure and the Impure); La Chatte (1933); Duo (1934); Julie de Carneilhan ... Jump up to: Flower 2013, p.
Sunday, January 13, 2019
馬爾泰手記 The Notebooks of Malte Laurids Brigge 李爾克著, 方瑜譯,李永熾導讀
馬爾泰手記
李爾克著, 方瑜譯
志文,1972/79
李永熾導讀
The Notebooks of Malte Laurids Brigge was Rainer Maria Rilke's only novel, and is said to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such other writers as Jean-Paul Sartre.
Pages: Two volumes; 191 and 186 p. respectiv...
Publication date: 1910
Translator: M. D. Herter Norton
Author: Rainer Maria Rilke
永恆的戀人(尤金.歐涅金) 普希金著 ,鄭清文譯 1977
永恆的戀人
作者: 普希金著 ,鄭清文譯
出版社:志文
出版日期:1977/06/30
語言:繁體中文
「永恆的戀人」(尤金.歐涅金)是近俄羅文學之父普希金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從一八二三年起,前後花了八年歲月,普希金寫成了俄羅斯第一本寫實的韻文體小說。他以自由奔放的筆觸描述一對青年激情與命運。透過男女主角的命運,詳盡地描繪了十九世紀初期的俄國社會和眾生相,被譽為是「俄羅斯生活的百科辭典」。藉著男女主角命運的衝突,普希金提出他銳利的社會批和拘學性思索,描述了真摯的情感與道德勇氣的困境,說明了健康的真理與責任觀念勝過犬儒式的思想與西方的膚淺。字裡行間充滿錯綜複雜的抒情意象,寫實的描述中也隱含著對大自然的沈思。書中所用的四音步抑揚格詩體的十四行詩,對後世俄詩的發展更有莫大的啟導作用。杜思妥也夫斯基便讚譽本書乃是俄羅斯的民族史詩,而女主角達茜雅娜則是俄羅斯純樸與誠篤的化身。
Monday, January 7, 2019
THE PORTRAIT OF A LADY (1881) by Henry James 一位女士的畫像
一位女士的畫像
The portrait of a lady
- 作者: 亨利.詹姆斯
- 原文作者: Henry James
- 出版社:志文
出版日期:1986/09/15
2013/1/22
「難道你沒有過什麼計畫嗎?」
「有過,幾年以前我定了一個計畫,一直奉行到今天。」
「這一定是一個很有趣的計畫。」伊莎貝爾直率地說。
「一個很簡單的計畫。那就是儘量平靜無事」……
……
「……我在這裡一住就是許多年,實現了我剛才說的那個安靜計畫。我不是一點也不快活。我也不是說我一無所求,但我所求的只是可憐的、有限的一點東西。我生活中的大事,除了我自己,絕對不為任何人所知道,譬如,買一件便宜的十字架古董(當然我從來不會出大錢收購),或者像有一次那樣,在一塊給一個心血來潮的儍瓜塗得亂七八糟的油畫板上,發現了柯勒喬的一幅草圖!」摘自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一眼就看出這個熟悉的計畫。小說像一面鏡子,照見我們的模樣……
2013/1/23
一個人應該使自己的生活成為一件藝術品。摘自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書房的第一面牆塗了鮮黃色……柱子和樑怎麼辦?……已經踏出第一步,家裡的牆五十幾年來都是白色的。
塗一面牆才兩、三個小時而已,比寫一篇文章還快……不必想太多,腦子裏有一點「色感」就可以塗了,不滿意就改,當做寫日記一樣,只要天天做……是的,「天天做」是藝術的基本條件。作家沒有天天寫就不是作家;畫家沒有天天畫就不是畫家……
「天天做」有點像長篇小說……把一個密集一週可以完成的工程,轉變成天天做一點,二、三月才完成……這個轉變的成功在於「工程必須變成藝術」。
2013/1/24
有時候,我真想跑到你父親的墳前去跪下,也許他給我錢的時候沒有想到,他做了一件多麼好的事,他使我可以嫁給一個貧窮的人──一個在貧窮面前保持著尊嚴的人,一個是富貴如浮雲的人。奧斯蒙德先生從來不想向上爬,從不想出人頭地──世俗的榮譽不在他心上。摘自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我想《一位女士的畫像》是亨利‧詹姆斯最值得一讀的小說。他在自序裏這麼說:「把問題的中心放在少女的意識中,你就可以得到你所能期待的最有趣、最美好的困難了。堅持這一點──把它作為中心……」
會喜歡這部小說,表示你還不算衰老,對於少女的意識還不陌生……
Nascondi「難道你沒有過什麼計畫嗎?」
「有過,幾年以前我定了一個計畫,一直奉行到今天。」
「這一定是一個很有趣的計畫。」伊莎貝爾直率地說。
「一個很簡單的計畫。那就是儘量平靜無事」……
……
「……我在這裡一住就是許多年,實現了我剛才說的那個安靜計畫。我不是一點也不快活。我也不是說我一無所求,但我所求的只是可憐的、有限的一點東西。我生活中的大事,除了我自己,絕對不為任何人所知道,譬如,買一件便宜的十字架古董(當然我從來不會出大錢收購),或者像有一次那樣,在一塊給一個心血來潮的儍瓜塗得亂七八糟的油畫板上,發現了柯勒喬的一幅草圖!」摘自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一眼就看出這個熟悉的計畫。小說像一面鏡子,照見我們的模樣……
2013/1/23
一個人應該使自己的生活成為一件藝術品。摘自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書房的第一面牆塗了鮮黃色……柱子和樑怎麼辦?……已經踏出第一步,家裡的牆五十幾年來都是白色的。
塗一面牆才兩、三個小時而已,比寫一篇文章還快……不必想太多,腦子裏有一點「色感」就可以塗了,不滿意就改,當做寫日記一樣,只要天天做……是的,「天天做」是藝術的基本條件。作家沒有天天寫就不是作家;畫家沒有天天畫就不是畫家……
「天天做」有點像長篇小說……把一個密集一週可以完成的工程,轉變成天天做一點,二、三月才完成……這個轉變的成功在於「工程必須變成藝術」。
2013/1/24
有時候,我真想跑到你父親的墳前去跪下,也許他給我錢的時候沒有想到,他做了一件多麼好的事,他使我可以嫁給一個貧窮的人──一個在貧窮面前保持著尊嚴的人,一個是富貴如浮雲的人。奧斯蒙德先生從來不想向上爬,從不想出人頭地──世俗的榮譽不在他心上。摘自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我想《一位女士的畫像》是亨利‧詹姆斯最值得一讀的小說。他在自序裏這麼說:「把問題的中心放在少女的意識中,你就可以得到你所能期待的最有趣、最美好的困難了。堅持這一點──把它作為中心……」
會喜歡這部小說,表示你還不算衰老,對於少女的意識還不陌生……
“Her reputation for reading a great deal hung about her like the cloudy envelope of a goddess in an epic.”
―from THE PORTRAIT OF A LADY (1881) by Henry James
―from THE PORTRAIT OF A LADY (1881) by Henry James
Isabel Archer, a beautiful, intelligent, and headstrong American girl newly endowed with wealth and embarked in Europe on a treacherous journey to self-knowledge, is delineated with a magnificence that is at once casual and tense with force and insight. The characters with whom she is entangled–the good man and the evil one, between whom she wavers, and the mysterious witchlike woman with whom she must do battle–are each rendered with a virtuosity that suggests dazzling imaginative powers. And the scene painting–in England and Italy–provides a continuous visual pleasure while always remaining crucial to the larger drama. THE PORTRAIT OF A LADY is the most stunning achievement of Henry James’s early period–in the 1860s and ’70s when he was transforming himself from a talented young American into a resident of Europe, a citizen of the world,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novelists of modern times. A kind of delight at the success of this transformation informs every page of this masterpiece. READ an excerpt here: https://www.penguinrandomhouse.com/…/the-portrait-of-a-lad…/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