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30, 2023

新潮叢書二本 楊牧等。

 


📖講座主題【「抒情」的時代性—陳世驤與楊牧】

☀️1965年夏天,旅美中國文學評論家陳世驤與臺灣詩人楊牧相遇,楊牧拜陳世驤為師。師生相長的同時,也帶給文壇不同的創作火花。究竟兩位大師如何用文學創作「抒情」?兩人的創作帶給文壇哪些不同的影響?


✨本次講座特別邀請鄭毓瑜教授蒞臨,鄭教授將從兩人的創作開始談起,她認為陳世驤心繫中國古典文明,同時也關懷漢語新詩的發展,更透過「詩」觀念的溯源,設定中國傳統異於西方史詩或悲劇,具有獨特的「抒情」框架。同樣的,楊牧的創作背景經歷日殖等政權轉換經驗,在非單一的風土想像與文化接觸之下,又融合古典漢語文學及西洋文學等素材,更豐富了楊牧的文學創作。陳世驤與楊牧的相遇能突顯兩人如何攜手探索「史詩」、「詩」、「抒情的」形式等議題,並帶給後代世人更多不同的探究空間。


🏫本次國科會人文沙龍講座,將於12月15日(五)上午10:00至12:00,於佛光大學雲起樓(三樓301多功能研討廳)舉行,同步進行直播,歡迎報名參加實體/線上講座!表單詳見下方資訊欄連結。

📲進入活動網頁瞭解更多|https://nstc-salon.mystrikingly.com/blog/078

--------

⏰講座時間|12月15日(星期五)上午10:00-12:00

🏫活動地點|佛光大學雲起樓(三樓301多功能研討廳)

👉除現場演講以外,也非常歡迎參與線上直播:https://www.youtube.com/@nstcsalon

--------

😊講者|鄭毓瑜(中研院院士/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主持|蕭麗華(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

😃與談|須文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

😎計畫主持人|陳國榮(國立中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uPkpbThwAAo6KKuC9

📲瞭解更多|https://nstc-salon.mystrikingly.com/blog/078

📲線上直播|https://www.youtube.com/@nstcsalon

--------

指導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主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

承辦單位|國立中正大學

協辦單位|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佛光大學人文學院

聯絡人|國立中正大學 鄭小姐/范先生 mostsalon@gmail.com

#國科會 #人文沙龍 #講座 #宜蘭 #佛光大學 #鄭毓瑜 #蕭麗華 #須文蔚 #抒情 #時代性 #陳世驤 #楊牧 #詩 #文學 #古典 #漢語新詩 #漢語文學 #史詩


超越 台灣人文出版社 18家

 


台灣出版業,人文出版品為主


【加碼印度】iPhone製造商鴻海計劃投資16億美元在印度擴張業務

https://reurl.cc/1G5Nzp


iPhone製造商鴻海精密(又稱富士康)出於「營運需求」,計劃再投資500億台幣用於在印度的建設項目,以擴大在該國的業務。富士康駐印度代表9月曾表示,鴻海計劃在印度的業務規模擴大一倍。目前富士康在印度經營著9個生產園區和30多家工廠,在該國的年收入約為100億美元。

#加碼印度 #iPhone #鴻海 #擴張業務

春之祭 林懷民之介紹 激流與倒影。毛月亮。 Stravinsky “春之祭” 與 交響詩“夜鶯之歌”–15ips母帶分享。Pina Bausch’s ‘Rite of Spring’ Takes Root in Africa

 【🌕雲門舞集 「#毛月亮」 今夜在倫敦座無虛席!!!】


Mesmerising night at London Sadler's Wells Theatre as Taiwan Cloud Gate took the stage to perform "Lunar Halo"! The breathtaking performance left the audience in awe - a true hit!


Cultural Taiwan UK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https://www.sadlerswells.com/whats-on/cloud-gate-dance-theatre-of-taiwan-lunar-halo/#book

Dancers on an outdoor stage with a tentlike roof. They are upright, in rehearsal clothes. Beyond them we see natural scenery and scrubby type trees.
Dancers, drawn from 14 countries across Africa, rehearsing “Rite of Spring” at L’Ecole des Sables in Toubab Dialao, a fishing village outside of Dakar, Senegal, in November. Credit...Carmen Abd Al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Pina Bausch’s ‘Rite of Spring’ Takes Root in Africa

A company of dancers from across Africa perform Bausch’s canonical work around the world. “I’ve always felt that this was an African dance,” said Germaine Acogny.

The production is an extraordinary transnational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Pina Bausch Foundation; Sadler’s Wells in Britain; and the École des Sables, a dance school founded by Acogny in Toubab Dialao, a fishing village outside of Dakar, Senegal. It comes out of the foundation’s efforts to keep Bausch’s dances alive and bring them to an expanding circle of companies and audiences. Bausch died in 2009.



Stravinsky “春之祭” 與 交響詩“夜鶯之歌”–15ips母帶分享

演出版本: 1. Le Sacre du Printemps by Solti/CSO (1974); 2. Song of Nightingale by Reiner/CSO (1958)

主辦:喻紹發、張己任、徐伯年

音樂導聆: 張己任

地點:十方樂集

時間:112年11月22日星期三,晚上7:30

活動方式: 於活動時間可自由入場, 低消一杯飲料


(一) 春之祭:

Stravinsky在春之祭首演前公開為這部作品做以下的說明, 可以想像當時現代主義對”原始”的崇拜.

第一部分:大地崇拜(The Kiss of the Earth)

在遠古某個祭典上,一位睿智的老婦人作出對未來的預言,村民們正進行各種瘋狂的遊戲。而部落中的儀式亦一觸即發,最受村民敬仰的長老出現,他彎下身子,以嘴唇親吻這片聖潔大地,象徵了儀式正式開始。人們停止遊戲,他們的臉上皆浮現著恐懼的表情。長老們圍圈而坐,並開始祝福大地,村民再次跳起舞來,將整個祭典推向高潮。

第二部分:獻祭(The Great Sacrifice)

在一座高聳入雲的聖山上,一群貞潔的少女開始跳起舞來,她們要從中選出一位作為獻給豐饒之神也尼路的祭品。不久,一位少女得到了這項榮譽,她亦為自己而感到驕傲。其他少女歌頌著她,同時在召喚著逝去的先人,將之交給先人們。最後,被選中的少女在先人們的見證下,穿上熊皮,開始跳起瘋狂怪異的舞蹈——直到力竭而死為止,獻祭儀式才正式完成。(https://diemusikzeitung.com/....../%E7%95%B0%E6%95%99....../)

(二)夜鶯之歌:

Stravinsky濃縮了他的第一部歌劇”夜鶯”而成的交響詩篇. 夜鶯取材自安徒生的童話. 故事綱要:

日出前夕的海邊,漁夫聽到夜鶯的歌聲,讓他忘了煩惱。後來一位想要成為御廚的廚師也引導官員們來聆聽,並打算進獻夜鶯給皇帝,獲得恩寵。中國皇帝聽說自己的御花園有一件世間最美的事物——夜鶯的歌聲,遂下令召夜鶯。夜鶯同意留在宮中。

  日本天皇贈給中國皇帝一件珠光寶氣的機械夜鶯,皇帝對活的夜鶯失去興趣,夜鶯於是返回森林。

  機械夜鶯報廢後,皇帝深受病痛折磨,真正的夜鶯在皇帝面臨死亡時回到宮中,死神被夜鶯的歌聲感動而離開了,皇帝因此康復。

  最後,朝臣們發現皇帝現在身體健康,儘管夜鶯再次離開,回歸自然。

(https://jojoclassicalmusic.blogspot.com/....../stravin......)

如何以音樂來描寫這樣的情境? 這可能是十九世紀浪漫樂派作曲家還”力有未逮”的題目. 歡迎來一起欣賞Stravinsky如何以現代作曲的手法來詮釋這樣的意境.

春之祭錄音應該大部分樂友都有. 但常常拿出來聽的可能不多. 一是因為現代人聽音樂是為了舒壓....這個春之祭可能不太適合. 二是因為春之祭樂曲動態對比特大, 在一般家裡環境, 很難開到合適的音壓來欣賞. 但小聲聽, 不太能感受春之祭為何110年前首演能夠"激化"聽眾到暴動收場. 也無法感受作曲家心中的音畫意境.

我們嘗試用最好的錄音(匈牙利發電機Solti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Decca Wilkinson著名的錄音), 15ips母拷做音源, 來重現110年前首演的情境. 歡迎大家來欣賞.

另外也準備Stravinsky另一部著名的交響詩篇夜鶯之歌, 也是匈牙利指揮大師Reiner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錄音給大家欣賞.

活動方式: 於活動時間可自由入場, 低消一杯飲料

--------------------

註: 每週三晚上為有預定節目的母帶音樂會分享時間. 我們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 洽談特定曲目與時間, 以音樂沙龍的形式包場舉行. 詳情請洽十方音樂

Wednesday, November 29, 2023

-曹永洋

 感動我的 (41)人事物記憶:日記一則 1/2: 拾穗風雲。拿破崙 溫情。 印度富士康。知定講堂 。張清吉。台灣出版史精華 作者日本的和香港中國的  。王晃三-曹永洋:˙禁書百態補音。昔日才子: 我愛東海(漫畫)1960/61/68 。 白鯨記。芝加哥建築雙年展 。 台大電影節2023(短片)短片主題多青年創作。 讀楊索說牛肉湯 (台南)。董啟章推薦的世界技術前景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064402334747537

Tuesday, November 28, 2023

新潮文庫 194 水野晴郎《電影趣談 編譯序》( 1978 胡南馨;司徒明等編譯)中 的張清吉電影出版方式和雄心『映画のわかる本』?『いやあ!映画って本当にいいもんですね』(渓声社、1977年)哇!電影真的很好看!


感動我的 (40)人事物記憶:下元月色。Invisible Nation.𡿨撼山河 撼向世界>(非常溫暖,感動   駱以軍 )  《撼山河 撼向世界:電影幕前幕後全記錄》今仔日上市!;  【凝聚眾人.直奔未來-Action! Keep Rolling!】李安晨五時巡迴慶祝會。「我是滿島光,我愛麵線」。 《香港!香港!》榮休演講 ;(五年前 到 "台灣加權 超越 香港恆生" 歷史性的一刻) 。《上海!上海!》(英文名Émigré)。《Napoleon!Napoleon!》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670435865213879

《》




新潮文庫 194 《電影趣談 編譯序》中 的張清吉電影出版方式和雄心




電影趣談

作者: 胡南馨等編譯
新功能介紹
出版社:志文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1978/1988/07/1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110元
優惠價:9折99元



水野晴郎

(みずの はるお、1931年7月19日 - 2008年6月10日)は、日本映画評論家映画監督タレント倉敷芸術科学大学教授大阪芸術大学客員教授

映画監督としては(マイク・ミズノ)の名義を使っていた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B0%B4%E9%87%8E%E6%99%B4%E9%83%8E

著書[編集]

  • 『映画のわかる本』(広済堂出版、1976年)關於電影的書
  • 『いやあ!映画って本当にいいもんですね』(渓声社、1977年)哇!電影真的很好看!
  • 『いやあ!映画って本当にいいもんですね(続)』(渓声社、1977年)
  • 『ザ・お巡りさん:世界の警察直撃取材』(渓声社、1978年)
  • 『映画について語りましょう:水野晴郎対談集』(近代映画社、1978年)
  • 『水曜日は映画の気分』(冬樹社、1981年)
  • 徳大寺有恒・斉藤忠直著、水野晴郎監修『パトカー図鑑:世界の警察カタログ』(ワールドフォトプレス、1979年)
  • 『わが応援歌 : 鮮烈にとらえた警察官・真実の姿 続』立花書房、1981年6月1日。NDLJP:11975226
  • 『アメリカン・ポリス体験旅行』早川書房、1981年11月15日。NDLJP:11931726
  • 『ザ・お巡りさん(続):第一線警察官への手紙』(渓声社、1981年)
  • 『パトカーで駆けめぐるニューヨークの昼と夜』近代映画社、1982年6月15日。NDLJP:11931287
  • 『世界の警察』(警察時報社、1985年)
  • 『映画がいっぱい』(日本テレビ放送網、1985年)
  • 『映画がいっぱい. 2』(日本テレビ放送網,1986年)
  • 水野晴郎ほか『日本のスター:インタビュー』(キネマ旬報社、1986年)
  • 『世界のお巡りさん24時』(読売新聞社、1988年)ISBN 4643881054
  • 『ハリウッド100年』(勁文社、1990年)ISBN 4766912063
  • 『水野晴郎の映画365』(日本テレビ放送網、1990年)ISBN 482039018X
  • 『映画の旅はロマンでいっぱい』(ミリオン書房、1991年)ISBN 4943948499
  • 『母の愛、そして映画あればこそ…:夢と希望を追い続けたわが六十年』(近代映画社、1991年)ISBN 4764816709
  • 『ビデオで観る100本の洋画』(PHP研究所、1992年)ISBN 4569535550
  • 『水野晴郎のわが映画人生』(近代文芸社、1994年)ISBN 4773331518
  • 『水野晴郎と銀幕の花々:日本映画の大女優たち』(近代文芸社、1996年)ISBN 4773350334
  • 『シベリア超特急連続殺人事件』(七賢出版、1996年)ISBN 4883043142
  • 水野晴郎監修『シベリア超特急ファンブック』(ソニー・マガジンズ、2002年)ISBN 4789718875

雑誌連載[編集]

  • 『イヤ~、警察ってほんとうにいいですネェ』(月刊ラジオライフ三才ブックス) - 米国と欧州の警察への訪問記。1981年12月号から1982年4月号までの全5回。


Monday, November 27, 2023

曹永洋、鍾玉澄:《卓別林自傳》卓別林與希特勒——光與影的纏鬥《居里夫人傳》Marie Curie;《黑澤明的世界》《歷史人物的回聲》;《決鬥》《傻子》(“登天安門”) ;《修理匠 1893》The Fixer 1966;《歐亨利短篇傑作選》《狐狸爸爸萬歲》


感動我的 (38)人事物記憶:綠苔題詩 紅葉暖酒 謝志偉; 張錯;王溢嘉;張己任;西西。美國捐過剩蘋果給抗飢餓的慈善團體˙(hunger-fighting charities) . 鍾玉澄:《卓別林自傳》。卓別林與希特勒——光與影的纏鬥。(2024 莫迪領導的占主導地位的民族多數黨印度人民黨(BJP)......)。Yo-Yo Ma;Leonard Bernstein....  日本人的跪坐 (Has Japan mastered sitting?) 一把柴刀闖山林 (劉克襄) 。稀有的"鮑伊龍蝦" (Bowie the lobster)。 做為王孝廉文章的讀者報告(《王孝廉紀念文集》第三部分 ):Sitting IN Japan; new film 'Maestro' Leonard Bernstein .....《石門》Stonewalling 夫妻檔(第60屆金馬獎 最佳劇情片)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727933015436119
《卓別林自傳》譯者鍾玉澄的譯註感嘆
On display in Chaplin’s study at @chaplins.world, there are different versions of My Autobiography. In the first photo, on the right, Chaplin noted the pages where he had made changes on the cover of a proof of the book. There is also a copy of My Autobiography dedicated to "the hero of this book: my brother Sydney, with love, Charlie. September 9th 1964".

曹永洋、鍾玉澄:《卓別林自傳》卓別林與希特勒——光與影的纏鬥《居里夫人傳》Marie Curie;《黑澤明的世界》《歷史人物的回聲》;《決鬥》《傻子》(“登天安門”) ;《修理匠 1893》The Fixer 1966;《歐亨利短篇傑作選》《狐狸爸爸萬歲》

《大獨裁者》最後的演說,《卓別林自傳》收錄,譯文見
《卓別林自傳》鍾玉澄譯,志文,1977,506~509頁
卓別林自傳 大獨夫(第25章)》496515




 談Limelight《舞台春秋》(1952/1972) 的一段;卓別林(Charles Chaplin, Jr):Calvero.Thereza "Terry" Ambrose (Claire Bloom),夏河洛( Charlot )神話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081268885217221

新潮文庫的兩本可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此片Limelight《舞台春秋》卓別林自傳,此書說《舞台春秋》是最有票房的,說明其幕前幕後,他在法國、義大利和英國等地的宣傳/試映,城工情形。
法國的《卓別林的電影藝術》 (志文,1979),從其一生,約51年的從影經驗,談其主角為夏河洛( Charlot )神話的變形.....

觀者應該知道,此部為1952 的作品,導演、主角、音樂等,都由卓別林(Charles Chaplin, Jr)擔任......




"卓別林(Charles Spencer Chaplin, Jr)

(西元1889.4.16—1977.12.25)

英國喜劇演員。從小就登台表演,成名後至美國成立電影公司,從製片、編劇、導演、演出與配樂,均親力親為。作品廣受全世界影迷瘋狂熱愛,歷久不衰。



  泰芮 "Terry" :「我開始覺得,這世上的一切都是白費氣力的。就算是看了花、聽了音樂,也是沒有任何目的、沒有任何意義的事。」

卡弗羅Calvero.:「追求意義是毫無益處的。人生最要緊的是欲望,根本別管什麼意義。所有生物的生存目標都是欲望。正因為各自有各自的欲望,所以玫瑰才會綻放出嬌豔奪目的花朵、岩石會永遠堅剛地鎮鼎在山頭,大家都各朝目標地努力著。……是呀,你看人生多美好!只要別心懷恐懼,最重要的是勇氣、是想像力呀!」

節自 電影《舞台生涯》對白
影片第28分起 ,對話與上述有大出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z9uR8ej0k





卓別林與希特勒——光與影的纏鬥
作者:大野裕之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3年09月
人民幣 ¥69
ISBN:9787100228282
內容簡介
卓別林與希特勒于同年同月出生,生日僅相差四天。兩人的才能與思想在歷史的長河中相互撞擊,各自形成巨大的漩渦。
卓別林在納粹入侵波蘭之後開拍《大獨裁者》,在希特勒踏進巴黎的第二天完成了最後一幕的演說。他們雖從未謀面,但在媒體宣傳和個人形象經營上卻陷入了長久的廝殺。最終喜劇大師從一位世間少有的演說家手中,將他的“武器”奪了過來。希特勒荒唐無稽的野心崩潰了,卓別林的幽默卻長存世間。
本書作者依據卓別林家族私藏的拍攝花絮資料,以及卓別林本人將近一萬頁的手稿、工作日志、往來信件等,還有近年才被發現的新史料,為大家揭開影片《大獨裁者》的拍攝始末。
作者簡介
大野裕之,1974年出生於大阪。現為日本卓別林協會主席、劇作家和電影製片人。鑒於他在卓別林研究上所做的貢獻,於2006年獲得義大利波代諾內無聲電影節特別獎。他編劇和製作的電影《太秦燈光下》(2014年)獲得了第13屆紐約亞洲電影節的最受觀眾喜愛獎和第18屆加拿大奇幻電影節的最佳電影獎。
目  錄
序 相隔四天降生的光與影 / I
電影《大獨裁者》劇情梗概 / IV
第一章 卓別林的鬍子,希特勒的鬍子
兩個天才的誕生 / 002
卓別林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 010
自由公債運動 / 013
《從軍記》——史上最初的反戰電影 / 017
希特勒留鬍子是在模仿卓別林嗎 / 020
第二章 希特勒勢力抬頭,卓別林遭受打壓
世界媒體誕生後卓別林造訪柏林 / 026
天才演說家的誕生與反猶太主義的擴 張 / 030
“卓別林是猶太人”一說的由來 / 034
改變二人命運的有聲電影 / 038
卓別林再訪柏林:與納粹的首次正面交鋒 / 042
瘋狂的愛國心 / 049
第三帝國的電影管制:卓別林全面被禁 / 052
納粹發起惡意訴訟 / 058
風靡全球的“小鬍子大比拼” / 060
第三章 卓別林的拿破崙——反獨裁者的電影夢
開始製作以拿破崙為主角的電影 / 066
一人分飾兩角:拿破崙和他的替身 / 073
飽含反戰情緒的劇本完成 / 076
《摩登時代》公映與“拿破崙”的迷茫 / 084
放棄 / 089
第四章 “6 號作品”——《大獨裁者》的製作準備
《大獨裁者》的製作契機 / 096
創意成形與構築故事情節 / 101
對集中營的預言 / 106
希克勒與納帕裡尼的原型 / 108
最初的劇本構成 / 111
拍攝《大獨裁者》的傳聞和來自納粹的阻礙 / 121
攝影棚準備期 / 127
希克勒的妻子 / 130
哥哥西德尼與弟弟惠勒 / 133
劇本完成 / 139
希特勒的反應與來自德意英的壓力 / 151
在美國遭遇打壓 / 154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 160
第五章 開戰,開拍
白熱化的拍攝工作 / 164
變身希克勒的卓別林 / 172
地球儀之舞 / 179
“小型飛機”與傑克•奧克參演 / 183
正式拍攝結束 / 190
長期化的戰爭和電影製作 / 192
第六章 演 說
被剪掉的“跳舞的士兵們” / 200
最後一幕的最初構思 / 203
“演說的點子” / 209
演說場景實拍 / 213
進擊的希特勒與孤軍奮戰的卓別林 / 219
希特勒入主巴黎翌日,卓別林開拍演說 / 223
從反對到期待的輿論轉變 / 229
第七章 完成——作品分析、公映與受到的衝擊
查理的征程 / 238
《大獨裁者》的細節 / 240
突破“猶太人電影”的限制 / 244
作為音樂電影和舞蹈電影的《大獨裁者》 / 247
心理-1:猶太人聚居區的故事 / 250
心理-2:希克勒與納帕裡尼 / 252
聯美的宣傳手段:孩子們,玩獨裁者遊戲吧! / 254
公映當日 / 261
美國的評論褒貶不一 / 265
英國上下讚不絕口 / 270
德國的反《大獨裁者》活動 / 274
卓別林與希特勒的“世界大戰” / 278
戰時的日本人與《大獨裁者》 / 282
希特勒看了嗎 / 284
第八章 喜劇《大獨裁者》
戰鬥還沒有結束 / 292
“和平煽動者”的遭遇 / 295
美國輿論重新評價卓別林 / 299
《大獨裁者》在日本公映與現在 / 301
與戰時其他反納粹電影的對 比 / 303
希克勒胡說八道演說的“譯文” / 307
膠片有毒 / 311
最後一幕的演說永不過時 / 315
尾聲 “這是我們的希望” / 325
《大獨裁者》片尾演說詞 / 327
鳴謝 / 330
主要參考資料•文獻 / 332
前  言
序言
1889 年 4 月 16 日,在倫敦的貧民街區,查理•卓別林出生了。同一周內的 4 月 20 日,在奧地利布勞瑙的一家名為“波麥”的小客棧裡,阿道夫•希特勒也出生了。20 世紀最受人喜愛的男人與最遭人憎惡的男人,他倆的生日僅僅相隔四天。
51 年的時光飛逝而過。
這兩個同樣留著小鬍子的男人在偶然與必然的交織中創造了歷史,他們終將在不同的領域登峰造極。
1940 年 6 月 23 日清晨,阿道夫•希特勒以征服者的姿態進入巴黎。一天之前,法國在納粹德國的閃電戰中被迫投降。希特勒在幾個貼身隨從的陪同下盡情地遊覽了巴黎,一償夙願。納粹鐵蹄踏入法國的消息隨後傳遍全球,這讓全世界人民的心緒陷入一片暗淡。大家深知,沒有人能阻擋希特勒的腳步了。
法國戰敗的消息傳出之後的第二天,查理•卓別林正在好萊塢的攝影棚裡準備拍攝《大獨裁者》的最後一幕。此前數月,卓別林一直為《大獨裁者》的結尾傷透腦筋。他一開始構思的結尾是德國士兵放下武器,與猶太人一起享受和平的盛宴。他也試著按照這樣拍攝過幾次,但是,始終無法說服自己接受這樣的結尾。1940 年 4 月至 6 月間,希特勒的淫威席捲了世界。卓別林在這樣的局勢中經過深思熟慮,終於決定在影片的結尾向全世界發出崇高的宣言——就是那個著名的長達六分鐘的精彩演說。
當時的美國還處於中立,不少美國人認為這種正面挑戰希特勒的行為是非常危險的。四面八方都傳來了恐嚇卓別林的聲音,妄圖逼迫他放棄拍攝這部電影。甚至連拍攝團隊內部也有人認為“就憑這個演說,票房收入得少 100 萬美元”。對此,卓別林放出豪言:“即使收入減少 500 萬美元我也再所不惜。”在最後一幕開始拍攝前,他把提出異議的工作人員都趕出了攝影棚,抱著戰鬥到底的決心,站到了攝像機前。
如今,電影《大獨裁者》已成為傳世經典。然而在當時的美國,一部分人仍將希特勒視為“把德國人從困苦中解救出來的領袖”,反猶太主義的思想也根深蒂固。可以想見,這部影片是在重重壓力與批判下艱難拍攝完成的。然而具體的拍攝過程卻鮮為人知。
本書以卓別林家族私藏的拍攝花絮資料,還有近一萬頁的卓別林本人手稿、製作筆記、製作日誌和往來信件等近年發現的新資料,以及納粹一方的相關資料為依據,試著為大家揭開誕生於“媒體戰場”上的這部影片的製作內幕。
卓別林在困境中堅持抗爭,最終完成了《大獨裁者》的拍攝。生活在全球化不斷深化、恐怖事件頻發、戰亂紛爭不斷的 21世紀的我們,一定會因此得到不少啟發。
面對壓頂而來的極權主義恐怖,那個流落在異國他鄉、孤單弱小的“流浪漢”卓別林,究竟是怎樣以笑為武器,與噩夢一般的獨裁者進行鬥爭的呢?










曹學長來訪,當然送了好多書與資料;他跟我講江春男寫在東海時到徐復觀老師家吃飯的故事;以及徐老師過世前在醫院如何處置馮滬祥帶方東美七十生日慶祝論文求見......。我與玉燕和他到西門町真善美電影院看奇士勞斯基Kieslowski的《不絕之路》( No End)1985年。......



我打算在11月18日上午舉辦紀念Peter Drucker的討論會。
內容談他與W. Edwards Deming的"日本論",他獨特的日本繪畫論。更集中注意力談 Peter Drucker的著作,譬如說回憶錄《旁觀者》和他好友認為最好的《不連續的時代》。
特邀曹永洋、戴久永等老師參與討論。
《旁觀者》的群英錄都很獨特,翻翻Polanyi一家,對老Polanyi的教育讚嘆。我對最小的兒子Michael Polanyi有些研究,可Drucker說,他最有名的著作是:Beyond Nihilism By M. Polanyi,這我還沒讀過,慚愧。
----謹以此小文送曹永洋學長,他今天來訪。


曹永洋、鍾玉澄:
117    《居里夫人傳》1975/1977

李遠哲談居禮夫人



On this day in 1867, Polish and naturalized-French scientist Marie Curie was born in Warsaw. Today we pay tribute to this woman who passionately dedicated her lif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Largely known for her work in the radioactivity field, it is important to recall that Marie Curie was the first woman ever to receive the Nobel Prize, the first person and only woman to win twice, the only person to win a Nobel Prize in two different sciences, as well as the first woman to l
lecture at the Sorbonne University in Paris.
Marie Curie will always be an inspiring example to all women wishing to pursue a career in science. Today let us remember Marie Curie and let us remember that the World still needs more women in science.


曹永洋譯;
 91《黑澤明的世界》台北:志文,1973/1988
《黑澤明的電影》海口:海南,2010

The Films of Akira Kurosawa, Third Edition, Expanded and Updated (English) Third Edition, With a New Epilogue 版本


  • Paperback: 280 頁
  • 出版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Third Edition, With a New Epilogue 版本 (1999年1月20日)
  • 語言: English




 152    曹永洋著《歷史人物的回聲》 1976/1998

主編 史懷哲系列10?本


鍾玉澄:
契訶夫著,《決鬥》,譯者:鍾玉澄,出版日期:1978/
決鬥








 134《傻子》 /1979

161《卓別林自傳》1977/1982

284 《修理匠 》1983
The Fixer is a novel by Bernard Malamud published in 1966 by Farrar, Straus & Giroux. It won the U.S. National Book Award for Fiction (his second)[1] and the 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2]
The Fixer provides a fictionalized version of the Beilis case. Menahem Mendel Beilis was a Jew unjustly imprisoned in Tsarist Russia. The "Beilis trial" of 1913 caused an international uproar and Beilis was acquitted by a jury.
The book was adapted into a 1968 film of the same name starring Alan Bates (Yakov Bok) who received an Oscar nomination.

Plagiarism controversy[edit]

Descendants of Mendel Beilis have long argued that in writing The Fixer, Malamud plagiarized from the 1926 English edition of Beilis's memoir, The Story of My Sufferings. One of Beilis's sons made such claims in correspondence to Malamud when The Fixer was first published. A 2011 edition of Beilis's memoir, co-edited by one of his grandsons, claims to identify 35 instances of plagiarism by Malamud.[3]
Responding to the allegations of plagiarism made by Beilis's descendants, Malamud's biographer Philip Davis acknowledged "some close verbal parallels" between Beilis's memoir and Malamud's novel. Davis argued, however, "When it mattered most, [Malamud's] sentences offered a different dimension and a deeper emotion."[4]
Jewish Studies scholar Michael Tritt has characteri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lamud's The Fixer and Beilis's The Story of My Sufferings as one of "indebtedness and innovation".[5]

Censorship[edit]

The book was banned by the board of education of the Island Trees Union Free School District in New York, which was the subject of a U.S. Supreme Court case in 1982.[6]

References[edit]

  1. ^ "National Book Awards – 1967". National Book Foundation. Retrieved 2012-03-30. 
    (With essay by Harold Augenbraum from the Awards 60-year anniversary blog.)
  2. ^ "Fiction"Past winners & finalists by category. The Pulitzer Prizes. Retrieved 2012-03-30.
  3. ^ Beilis, Mendel. Blood Libel: The Life and Memory of Mendel Beilis, ed. Jay Beilis et al. (2011)
  4. ^ Davis, Philip. Bernard Malamud: A Writer's Life (2007), pp. 241–43
  5. ^ Tritt, Michael. "Mendel Beilis's The Story of My Sufferings and Malamud's The Fixer: A Study of Indebtedness and Innovation", Modern Jewish Studies 13, no. 4 (Summer, 2004), p. 70
  6. ^ "Island Trees Sch. Dist. v. Pico by Pico 457 U.S. 853 (1982)". Justia.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15.




歐亨利短篇傑作選O. Henry 1990
歐亨利短篇傑作選










狸爸爸萬歲

中文書 , 羅爾德.達爾    , 志文 



。。。志文版的卓別林自傳,只“登天安門”一段一圖

名模林志玲第一槍轉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文。我想起我過去有幾篇談林志玲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從卓別林說到林志玲〉,是15年前(2008.5)的文章,重貼於此:

〈從卓別林說到林志玲〉         

(原載2008.5自由時報「李筱峰專欄」)

「吾衰矣,久矣!吾不復夢見卓別林。」最近看到台灣的「藝人」爭先恐後地去尬上北京奧運舞台的一角,使我想起久未夢見的卓別林。卓別林是一位我頗欣賞的藝術家,我欣賞他,不只是因為他集編導、表演、作曲於一身,也不只因他詼諧的演技,而是因為他有深遂的哲學內涵與社會正義。卓別林說:「我信仰自由,這是我的全部政治見解。」為此,他不理會納粹德國外交人員與美國法西斯團體的施壓,毅然編攝《大獨裁者》,不惜得罪政治勢力,向好萊塢宣戰。

我又想起了樂聖貝多芬。有一次貝多芬在公園散步,遇到一位伯爵,伯爵藉機邀請貝多芬到官邸去演奏。貝多芬謝絕說:「對不起,像你們這樣的伯爵很多,但貝多芬只有一個,不能隨便演奏!」貝多芬有這樣的志氣,怪不得他原先寫好要送給拿破崙的第三號交響曲,最後在聽到拿破崙稱帝的消息之後,一氣之下扔進了垃圾桶!

我又想起了蕭邦。這位拒絕為外來統治者演奏的波蘭音樂家,帶著一把波蘭的泥土出國。在聞知波蘭正爆發反抗帝俄統治的革命時,內心掙扎著是否要回國參加革命,最後雖因父親的勸阻沒有回國,但蕭邦為多難的祖國哭泣、禱告,終於化悲憤為音符,寫下了不朽名作─C小調革命練習曲。

藝術家不僅擅長創造,最重要的是要有人類遠大的價值與正義感,諸如:人道、慈悲、人權、自由、民主…。這樣的內涵與精神,才是藝術的極至。真正的藝術家是不會隨波逐流,更不會趨炎附勢的。當然更不會取悅觀眾,趕集上市,把藝術當商品賣。

名演員李察吉爾關心西藏問題,對他有何好處?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為了中國助長蘇丹暴行,拒絕再當北京奧運的海外藝術顧問,對他有何好處?冰島歌后碧玉(Bjork)在上海演唱〈宣佈獨立〉一曲,公開支持西藏獨立,對她有何好處?這些藝術工作者為何不迷信「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而勇於替被壓迫者呼號?也許可以藉史匹柏的這句話回答:「我的良知不允許我繼續像平常那樣工作。」

然而台灣藝人的良知是什麼?當北京奧運的聖火到處受到抵制而顏面盡失之時、當西藏人遭受北京政權屠殺而血流不止時、當中國的一千多顆飛彈繼續威脅台灣時,你們趕著替北京奧運唱歌表演是為了什麼?「藝人」的「藝」,不就是「藝術」的「藝」嗎?你們的藝術內涵又是什麼?

總統大選期間,有位張姓女藝人恬不知恥的說:「我們才不在乎馬英九有沒有拿美國綠卡,只要能把經濟拼好,火星人來當總統都可以。」原來這般「藝人」的「藝術觀」是「向錢看」的。怪不得有那麼多的「藝人」汲汲營營挺「藍」又挺「紅」。挺「藍」是因為藍色政黨長期擁有媒體影視的龐大資源;挺「紅」是因為紅色政權統治下的「祖國」擁有廣大的聽眾市場,這確實夠讓他們「拼經濟」了!

為了「拼經濟」,台灣的「藝人」患了骨質疏鬆症!想起去年西藏小姐次仁瓊達拒絕接受「中國西藏」的名義,憤而退出國際旅遊小姐選美,而台灣的小姐卻麻木無知地披著「Chinese Taipei」名條走秀;想起崇尚人權、支持台灣獨立的中國青年組成的盤谷樂團,寧可批判中共政權而被迫流亡國外,而台灣的「藝人」卻為了趕中國市場,寧可自貶台灣國格去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內地」。

日前林懷民提醒馬英九說:「台灣很多高水準的文化團體都跑到中國去,如果政府不加把勁,五年後他們就變成中國的文化團體了」,在我看來,真正「高水準的文化團體」是不會因為得不到支助就投靠敵營的。

走筆至此,看到電視上又播放著林志玲在北京故宮大廟歌唱作秀的鏡頭,我忽然覺得,這位稱呼中國叫「內地」的台灣名模,外表清純,但要他了解卓別林、貝多芬、蕭邦的精神,恐怕有點強人所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