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9, 2019

《白鳥之歌》Joys and Sorrowsby Albert E. Kahn Pablo Casals

Happy Birthday, Pablo Casals! We love that the great Catalan cellist composed the UN Hymn. Who knew?







Joys and Sorrows, (Simon & Schuster, 1970),
Pablo Casals' memoir as told to Kahn;

與《白鳥之歌》再次相遇. Albert E. Kahn著,林宜勝譯,《白鳥之歌》, 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1992年(再版)。 這本遺忘已久的書,是日前回花蓮時從3樓的 ...






See this image



Joys and Sorrows Paperback – April 15, 1974
by Albert E. Kahn (Author), Pablo Casals (Author)



Pablo Casals
Cellist
Pau Casals i Defilló, usually known in English as Pablo Casals, was a cellist, composer, and conductor from Catalonia, Spain. He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pre-eminent cellist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cellists of all time. Wikipedia
BornDecember 29, 1876, El Vendrell, Spain
DiedOctober 22, 1973, San Juan, Puerto Rico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bert_E._Kahn



藝術可以很政治
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從來就不是絕對的
就讓我們看一個 藝術很政治的例子
1939年,法朗哥取得西班牙政權後,反法西斯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Pablo Casals被迫流亡到法國邊境的小城 Prades,停止一切公開演出作為抗議,並發誓法朗哥政權不除,不再踏上西班牙的土地。
這位卡薩爾斯,19歲時在舊書攤發現沈寂近兩世紀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譜,奉為大提琴聖經,1930年代完成史上第一套錄音,促成巴哈大提琴組曲的復興。他每日練習巴哈2至3小時,直到九十幾歲。朋友問他為什麼如此「辛苦」,他說:「因為我最近才發現,有一些地方還可以再進步。」家人曾紀錄他晚年健康狀況即使不佳,一旦拉起巴哈,會重拾活力。
歐洲的戰事沒有停在西班牙,法西斯在德國與義大利興起,戰火襲捲全歐,乃至全世界。卡薩爾斯沒有對希特勒的招手妥協。他原本希望戰後法朗哥政權會跟著倒台,沒想到盟軍卻沒有拔除法朗哥,美國反而提供其經濟援助,以換取在西班牙的軍事基地。失望之餘,卡薩爾斯發誓不再任何承認法朗哥政權國家的首都演奏。
樂界乃至樂迷,希望卡薩爾斯復出的呼聲,友人小提琴家 Alexander Schneider 想出了方法:說1950年是巴哈誕生200 週年,為什麼不在Prades 舉辦音樂節,作為紀念?提倡心愛的巴哈,對卡薩爾斯的「誘惑」太大,但他有一個條件:所有收入必須捐贈為於Perpignan的難民醫院:那是30年代為了照顧當時翻過庇里牛斯山逃到南法的加泰人,所建立的醫院。這是存續至今Prades 卡薩爾斯音樂節的由來。
卡薩爾斯曾寫道:「我的身分首要是人,其次才是藝術人。作為人,我的首要義務是謀求人的福祉。我能用的是音樂,因為它超越了語言、政治與國界。我能做的不多,但至少我為了理念,給出我所有。相較於其他人,藝術工作者有一份特別的責任,因為上天給他們特別的感知,獨特的觀點,而且他們擁有舞台:別人的聲音出不來,但他們的聲音會被聽到。」
卡薩爾斯唯一的破戒,是1961年前往白宮演奏,因為他對 JFK 寄予厚望。附上那場演奏「白鳥之歌」El cant dels ocells 的錄音,這首加泰傳統歌謠,是卡薩爾斯流亡後,每場演奏的必演曲目,也因此成為加泰認同的象徵。
「金馬」的爭議,不會過去。選擇的時刻終究會到來。不少人已經選舉自創品牌,多數還在擔心「市場」。與魔鬼交易固然需要同理,但脫離中國不一定沒有市場。

YOUTUBE.COM
From the album "A Concert at the White Houe" (Columbia KL 5726) recorded liv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