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0, 2019

志文:管理學開創者、藝術史教授 杜魯克( Peter Drucker ) 的著作【邁向經濟的新紀元--日本成功的代價】【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最卓越的企業實踐與原理教材】】



Hanching Chung 更新了他的近況。
晚上,決定將此文提到的日本畫家等的英文找出來,
A View of Japan Through Japanese Art, Song of the Brush: Japanese Painting from Sanso Collection (Seattle: Seattle Art Museum)這實在是篇好文章。
此篇收入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1)
有漢譯:【邁向經濟的新紀元--日本成功的代價】,林肇熙譯,台北:志文 (據日譯本),1986
1986年,志文出版林肇熙譯的Peter Drucker的書。現在,網路上找不到他的資料。
我對照英文,約95 %以上的正確率,很難得。
從64號帶回6本英中文的日本繪畫史。
我出去繳款:2處電費1220元。
過麥當勞,近9點,懷恩堂有戶外、室內節目。
聯經的書很多,在近百本平擺的新書中有梁永安先生翻譯Will Durant 的【落葉】(商周),這本書的起頭,我們SU小組討論過,我似乎還搞錯美國某小報。
出去,經巷口,一老婦身手矯健整理廢棄紙袋,摩托車車尾疊5大袋,拖一小袋、車前也掛2袋。她前方2公尺處是賣自助Yogurt,內有母女,狀幸福。
台大誠品店一樓逛逛,很不一樣的書,我在幾家美英大學出版社 (各家擺幾本,有Johns Hopskins的,竟然是 Of Grammatology By Jacques Derrida)前看看,每本書都超過千元。
回程買4塊炸雞.....







我打算在11月18日上午舉辦紀念Peter Drucker的討論會。
內容談他與W. Edwards Deming的"日本論",他獨特的日本繪畫論。更集中注意力談 Peter Drucker的著作,譬如說回憶錄《旁觀者》和他好友認為最好的《不連續的時代》。
特邀曹永洋、戴久永等老師參與討論。
《旁觀者》的群英錄都很獨特,翻翻Polanyi一家,對老Polanyi的教育讚嘆。我對最小的兒子Michael Polanyi有些研究,可Drucker說,他最有名的著作是:Beyond Nihilism By M. Polanyi,這我還沒讀過,慚愧。
----謹以此小文送曹永洋學長,他今天來訪。





1982: The Changing World of Executive (New York: Harper & Row) 變動世界的經營者----新企業潮流的挑戰,林肇熙譯,台北:志文 (據日譯本,),1986


Drucker 做為藝術史教授,當然知道這。日本的繪畫影響19世紀歐美最重要的,無疑是北齋和諸多浮世繪。這已是常識。
Hokusai and the wave that swept the world
Hokusai and the wave that swept the world
就收藏者而言,Peter Drucker )是後來者,不過1960年代初,還來得及收藏日本17~19世紀 Edo時代的繪畫,終於成為這方面的一家之言:論文-散文:
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1,序寫於元旦),翻譯參考:【邁向經濟的新紀元----日本成功的代價】,林肇熙譯,台北:志文 (據日譯本,比英文本多一篇關於日本的近作),1986
90年代捐贈舊金山的東方藝術博物館,並兼任董事,幫博物館募款不下於一憶美元。

-----這段和其中譯的檢討,可以作為學習此篇論文的要點的參考。
The Japanese aesthetics are a way to understand, or at least to perceive, a fundamental and central element: the very special (I would say uniqu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 and the outside world. It is a relationship based on receptivity, on an ability, to learn quickly and to improve on what is being taugh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accepting, or at least retaining , only what makes Japan more Japanese : what fits topology rather than geometry and algebra; what fits Japan human relationship; what fits the inner experience of the uniqueness of Japan, and what might be called, in Western term, Japanese spirituality. We are talking here of and existential phenomenon; and by the way, the best translation of the peculiar word "Shinto" is probably spirituality.
--Peter Drucker , 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1,  A View of Japan Through Japanese Art, pp.194-95林肇熙先生的譯文,的確有些問題 (詳後):了解日本人的美術,可以得到一個基金的中心問題,藉此可了解日本與外在世界的關係。這個關係的基礎在於感受與接受外來東西,並予以改良使其為日本化的東西之能力。這新事物並非幾何或算術,而是位相數學式的,其適合日本化的人際關係與內在體驗,用歐美的話說是適合日本的精神。我們在此所談的多是實相,代附帶說明一點, "神道"最好的譯文應是"精神性"。---(【邁向經濟的新紀元--日本成功的代價】,林肇熙譯,台北:志文 (據日譯本,比英文本多一篇關於日本的近作),1986,頁219)。


說: "神道"最好的譯文應是"精神性"
原文:the best translation of the peculiar word "Shinto" is probably spirituality.--
注意:"可能"變成"應是",姑且不談英文中的the peculiar word (獨特的字眼)。
spirituality 在goo 辭典:1 [U]精神的であること;超俗性;霊性;崇高さ;精神的傾向[気風].前文說依西方用語為Japanese spirituality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最卓越的企業實踐與原理教材   By 杜魯克(Peter Drucker )
Publisher: 志文出版社,1986








去某二手書店買了好幾本關於Peter Drucker的書 (包括一本台灣翻譯的小說;因為有許多藏在永和箱中,這樣比較便利。台灣相關書約三十多本,我還想湊熱鬧。)有些資訊可以彌補時空上的距離,譬如說,我說過:"【杜魯克:開創企業社會的人】,沈鑑治譯,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84;第12章: 講堂上的杜魯克 (1975.3.18~19) :300人企業人士參加,每人繳60元美元"。現在,在【杜拉克跨世講堂】,可知他在其他大學等地的演講,包括1981年{管理日益複雜的大型組織} (pp.92-99,出處為"摘自紐約大學杜拉克專題講座的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