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6, 2019

《約翰·克利斯朵夫》Frans Masereel 插圖;麥綏萊勒木刻連環圖畫

 《約翰·克利斯朵夫》Frans Masereel 插圖


羅曼·羅蘭原著《約翰·克利斯朵夫》(傅雷譯)是我初二讀的第一本大河小說。約45年過去,看到《約翰·克利斯朵夫》(濃縮本),梁祥美譯,台北:志文,2004(49幅由 F. 馬塞瑞爾畫的插圖)。
我認識這位木刻名家,去大搜索,發現原插畫竟然有666幅呢。
有些印1500張..... 我希望有機會找到這附666張木刻的版本!




https://hccart.blogspot.com/…/frans-masereel-1889-1972the-f…


HCCART.BLOGSPOT.COM

Frans Masereel 麥綏萊勒 (1889-1972):The First Woodcut Novelist
2016年9月17日 22:36 · 羅曼·羅蘭原著《約翰·克利斯朵夫》(傅雷譯)是我初二讀的第一本大河小說。約45年過去,看到《約翰·克利斯朵夫》(濃縮本),梁祥美譯,台北:志文,2004(49幅由 F.…






30年代中國已出版樹本。90年代末。三東畫報社再版。









Wednesday, February 20, 2019

'New Grub Street'.;四季隨筆 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 By George Gissing













左:1947年台灣省編譯館;右,60年代我高二的讀本









書名:四季隨筆,原文名稱: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語言:繁體中文,ISBN:9575455207,頁數:257,出版社:志文,作者:吉辛著,出版日期:1991


讀到某人引
"十七世紀" (sic) 的英國作家吉辛 ( George Gissing ) 曾經鼓勵人們「要能夠挺胸應付壞天侯,並在和它掙扎中得到快樂。」他又嘆喟;「生活若不是想辦法使自身可以忍受,我怎麼能活過那許多年呢?人有一種可驚的力量使自已適應無可避免的情況。」

這位仁兄的一本名著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 我竟然是在高中二年級1968年讀完的 可見我四十年來英文無大長進

(born Nov. 22, 1857, Wakefield, Yorkshire, Eng. — died Dec. 28, 1903, Saint-Jean-de-Luz, France) British novelist. He had a brilliant academic career but an unhappy personal life; twice involved in miserable marriages, he experienced the life of near poverty and constant drudgery that he described in New Grub Street, 3 vol. (1891), his best-known work, and 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 (1903). Inspired by Honoré de Balzac, he wrote a cycle of 22 novels, which included Born in Exile (1892) and The Odd Women (1893). His realistic novels of lower-middle-class life are noted for their acute perception of women's social position and psychology.


 'New Grub Street'.'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 By George Gissing

Under her care he was able to resume writing: a history of the short story and some "Memories of a Writing Life" modestly and perhaps romantically titled As I Walked Down New Grub Street (1981). A source-book for innumerable biographers, it is a spirited series of reminiscences, its eye as sharply amusing as he was in conversation, bringing to life the great and those who simply milled around the fringes



George Gissing died #OTD 1903. Gissing was educated at Owen's College, Manchester. When he was caught stealing from school friends to support a prostitute, Nell Harrison, he was sentenced to a month's hard labour. He subsequently worked in America. In 1877, Gissing moved to London, and married Nell; they were separated by 1883. His best-known work is 'New Grub Street'.

Sunday, February 17, 2019

Mary Poppins - The Complete Collection《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等......從《愛.滿人間》的音樂出發

Mary Poppins -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Paperback






Discover the joy and wonder of Mary Poppins in the classic adventures!

This fantastic omnibus edition contains all six original Mary Poppins stories: Mary Poppins, Mary Poppins Comes Back, Mary Poppins Opens the Door, Mary Poppins in the Park, Mary Poppins in Cherry Tree Lane / Mary Poppins and the House Next Door (2-in-1 edition).
When their new nanny, Mary Poppins, arrives on a gust of the East Wind, greets their mother, and slides up the banister, Jane and Michael’s lives are turned magically upside down.

Familiar to anyone who has seen the film or the West End adaptation, you can now read all six of these wonderfully original tales about Jane and Michael’s adventures with the magical Mary Poppins. In each book Mary takes the children on the most extraordinary outings: to a fun fair inside a pavement picture; to visit Uncle Andrew who floats up to the ceiling when he laughs; on a spectacular trip to see the Man-in-the-Moon! With her strict but fair, no-nonsense attitude, combined with amazing magical powers, things are never straightforward with Mary Poppins! But she has only promised to stay until the wind changes

Titles include:
Mary Poppins
Mary Poppins in Cherry Tree Lane
Mary Poppins and the House Next Door
Mary Poppins Opens the Door
Mary Poppins in the Park
Mary Poppins Comes Back
何欣幫國語日報翻譯多本
《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

作者簡介
 帕.林.特拉弗斯
作者:特拉弗斯 

  • 譯者:任以奇
  • 出版社:志文 
  • 出版日:1994/



  •  英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28歲時以本書躍登文壇。後來以瑪麗阿姨系列完成的作品也深受歡迎,被翻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

     本書由華德迪斯奈拍成彩色電影,著名影星茱麗.安德魯絲飾演女主角,上映後也十分轟動。
    乘風的瑪麗阿姨
     『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裡出現的瑪麗.波平斯是一個童話人物,她隨風而來,又隨風而去,神通廣大無邊。

     作者把她放在現實環境裡,全書交織著現實和幻想,有真有假。有一些章節很有意義,像第二章描寫那個靠用粉筆在地上畫畫謀生的人,他是瑪麗阿姨的朋友,他們兩人只能在幻想中享受幸福,反映了英國窮人的生活。

     第四章敘述那個闊太太養狗和狗本能的反抗,對富人的無聊生活和他們的愚笨,間接作了諷刺,整本書充滿了兒童心理的描寫,有情趣。

     此外,洋溢著赤子童心和自由奔放的想像力,使本書成為全世界少男少女最愛讀的小說之一。

    目錄top 

    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目錄導覽說明

    • 大名響噹噹的瑪麗阿姨 譯者的話 1.東風 2.休假 3.笑氣 4.拉克小姐的安德魯 5.跳舞的牛 6.倒楣的星期二 7.鳥太太 8.科里太太 9.約翰和芭芭拉的故事 10.月亮圓了 11.買東西過聖誕節 12.西風 解說/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 帕.林.特拉弗斯年表

    詳細資料top 

    編/譯者:任以奇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精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251
    出版地:台灣


    Mary Poppins
    一位從天而降的神奇保母
    手舉著雨傘
    緩緩從雲端來到人間的仙女模樣
    用文字來形容
    當然充滿了想像力
    真要落實到真實人間
    從地心引力
    到人體工學
    你會不會特別注意到
    Mary Poppins舉傘的手臂角度
    是輕而易舉
    還是有些浮力
    有童心的孩子
    享受《歡樂滿人間》的神話想像
    世俗化的凡人
    則會計較著《愛.滿人間》
    Emily Blunt的手勢硬了些
    好像會被地心引力給拉了下來
    又要被風給吹走了
    2月20日2230
    FM101.7教育電台藍色電影院
    從雨傘出發
    從Emily Blunt出發
    從《愛.滿人間》的音樂出發

    Saturday, February 16, 2019

    托馬斯‧摩爾 《烏托邦》Thomas More’s Utopia;《歷史人物的回聲 》




    If More could see into the future, he might be puzzled by his work’s far-reaching legacy. Even more bewildering to him would be the extent to which developed nations have achieved many of his Utopian ideals, once so laughably remote
    關於這個網站





    托馬斯‧摩爾 的ˊ著作 386《烏托邦》志文,1997

    托馬斯‧摩爾的生平,除照片中的兩張之外,簡單的介紹,可參考
    曹永洋的《歷史人物的回聲  》

    Friday, February 8, 2019

    瓦洛吞 Félix Vallotton 1865~1925的漫畫




     廚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金溟若譯 (博客來網站缺),台北:志文,1967/1981/1987,新潮文庫 8


    目次
    作者原序

    出了象牙之塔
    一 自我表現
    二 Essay
    三 Essay與新聞雜誌
    四 缺陷的美
    五 詩人布朗寧
    六 近代的文藝
    七 聰明人
    八 傻子
    九  微溫的人生 (魯迅:現今的日本 )
    十  缺  (魯迅:俄羅斯 ) 十一鄉下人 (魯迅:村紳的日本呀 )   十二 生命力
    十三 思想生活
    十四 改造與國民性
    十五 詩三篇
    十六 尚早論 
    觀感享樂的生活
    一 報紙的三版記事  (魯迅:社會新聞  )
    二 觀感也者 (魯迅:觀照云者 )
    三 享樂主義
    四 人生的享樂
    五 藝術的生活
     (魯迅:附︰譯者附記 )
     缺 (移後)
    (魯迅:從靈向肉和從肉向靈
    附︰譯者附記 )
    藝術的表現 

     (魯迅:游戲論
    描寫勞動問題的文學
    一 問題文藝
    二 英吉利文學
    三 近代文學,特是小說
    四 描寫同盟罷工的戲曲  )
    漫畫在藝術上 (魯迅:為藝術的漫畫  )
    一 對藝術的沒理解
    二 漫畫式的表現
    三 漫畫在藝術史上的
    四 現代的漫畫
    五 漫畫的鑒賞 
     魯威落的漫畫  (魯迅: )
    瓦洛吞的漫畫 (魯迅: )


    Félix Vallotton was a Swiss-born French painter and printmaker known for his precise use of line and exacting forms. In his depictions of sensuous nudes, stage-like interiors, and landscapes at sunset, Vallotton conjured a sense that something mysterious lay beneath his scenes. “I think I paint for people who are level-headed but who have an unspoken vice deep inside them,” he once remarked. “I actually like this state which I share.” Born Félix Edouard Vallotton on December 28, 1865 in Lausanne, Switzerland, in 1882 he moved to Paris, where he studied under Jules Joseph Lefebvre at the Académie Julian. Initially producing portraits grounded in the academic tradition, Vallotton was inspired by works he observed at the Louvre, by Hans Holbein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and Albrecht Dürer. A decade later in 1892, Vallotton had become a part of the milieu of artists known as Les Nabis, which included Pierre BonnardMaurice Denis, and Édouard Vuillard. The ideas espoused by the Nabis coincided with Vallotton’s own interests, as he had already begun producing wood cuts inspired by the flat colors and silhouetted forms of Japanese ukiyo-e prints. From 1910 onward, his works had become increasingly stylized, with tightly outlined forms and naturalistic colors. Vallotton died at age of 60 on December 29, 1925 in Paris, France. Today, his works are held i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in Washington, D.C., the Musée d’Orsay in Paris, the Tate Gallery in London, and the Hermitage Museum in St. Petersburg, among other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C3%A9lix_Vallotton

    Woodcuts[edit]




    Image result for Félix Vallotton, WOODCUT WRITER

    A EDGAR POE




    Image result for Félix Vallotton, WOODCUT WRITER

    Portrait of Fyodor Dostoevsky — Felix Vallotton


    Image result for l'averse

    Artwork by Félix Vallotton, L'averse, Made of woodcut





    Le Poker (Poker Game), 1896
    Félix Vallotton
    Sale Date: June 6, 2018
    Auction Closed








    ALBERT SAMAN NOVELIST?


    26.

    Félix Vallotton

    Le confiant1895

    woodcut
    17.8 x 22.4 cm

    Artwork by Félix Vallotton, Le confiant, Made of woodcut







    廚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金溟若編譯( 1967) vs 魯迅譯(1925);西洋近代文藝思潮 (1975)。其它3本書


    厨川白村(1920年頃)
    廚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金溟若編譯( 1967) vs 魯迅譯(1925);西洋近代文藝思潮 (1975)。其它3本書


    厨川 白村(くりやがわ はくそん、1880年11月19日 - 1923年9月2日)は、日本の英文学者文芸評論家。本名・辰夫。『近代の恋愛観』がベストセラーとなり、大正時代の恋愛論ブームを起こした。夏目漱石虞美人草』の小野のモデルとも言われる[1]

    生涯・人物[編集]

    京都市生まれ。父親の厨川磊三(らいぞう)は元津山藩士で蘭学を修め、維新後は京都府勧業課、大阪造幣局などに勤めた人物。北野中学から京都府立第一中学校に転校後[2]第三高等学校を経て東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卒業、大学院で夏目漱石の指導で研究を始めたが、家の事情で断念し、第五高等学校第三高等学校教授ののち、京都帝国大学講師となるが、足に黴菌が入り左足を切断。アメリカ留学を経て、1917年、病没した上田敏の後を受けて京都帝国大学英文科助教授となり、1919年、教授となる。上田同様、日本における最初のかつ中心的なイェイツ紹介者であり、アイルランド文学の研究者を輩出するなど[3]、海外文学の紹介に努めた。1923年の関東大震災に際し、鎌倉の別荘にあって逃げ遅れ、妻の蝶子とともに津波に呑まれ、救助されたが泥水が気管に入っていたため罹災の翌日死去した(厨川蝶子「悲しき追懐」)。別荘は地震の前月に竣工したばかりで家族で避暑に訪れ、子供たちを帰したあとも夫婦で滞在していた。
    『象牙の塔を出でて』のほか、朝日新聞に連載した『近代の恋愛観』は、いわゆる恋愛至上主義を鼓吹し、ベストセラーとなって、当時の知識層の青年に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た。のち中国語訳され、第一次大戦後の中国青年にも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ている。『近代の恋愛観』などは、1960年頃までは読まれていたが、現在ではほとんど読まれていない。
    なお白村自身は、親に縁談を勧められて断ったが惜しくなり、その女性宛の原稿をいくつも発表して結婚にこぎつけたとされている(『朝日新聞記事にみる恋愛と結婚』)が、真偽のほどは定かではない。
    慶應義塾大学教授をつとめた英文学者、厨川文夫は長男。文夫が白村の思い出を語った「父の書斎ー厨川白村のことー」(昭和18年4月15日発行、三省堂)は『回想の厨川文夫』284-289所収。

    著書

    • 近代文学十講 大日本図書, 1912
    • 文芸思潮論 大日本図書,1914
    • 印象記 積善館, 1918
    • 小泉先生そのほか 積善館, 1919
    • 象牙の塔を出て 福永書店, 1920国立国会図書館
      英詩選釈 第1巻 アルス, 1922
      近代の恋愛観 改造社, 1922
    • 十字街頭を往く 福永書店, 1923
    • 英詩選釈 第2巻 アルス,1924
    • 苦悶の象徴 改造社,1924
    • 厨川白村全集 第1-6巻 改造社, 1929

    翻訳[編集]

    • 新モンロオ主義 チヤアルズ・ヒッチコック・シエリル 警醒社書店,1917


    ---
     廚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金溟若譯 (博客來網站缺),台北:志文,1967/1981/1987,新潮文庫 8


    目次
    作者原序

    出了象牙之塔
    一 自我表現
    二 Essay
    三 Essay與新聞雜誌
    四 缺陷的美
    五 詩人布朗寧
    六 近代的文藝
    七 聰明人
    八 傻子
    九  微溫的人生 (魯迅:現今的日本 )
    十  缺  (魯迅:俄羅斯 ) 十一鄉下人 (魯迅:村紳的日本呀 )   十二 生命力
    十三 思想生活
    十四 改造與國民性
    十五 詩三篇
    十六 尚早論 
    觀感享樂的生活
    一 報紙的三版記事  (魯迅:社會新聞  )
    二 觀感也者 (魯迅:觀照云者 )
    三 享樂主義
    四 人生的享樂
    五 藝術的生活
     (魯迅:附︰譯者附記 )
     缺 (移後)
    (魯迅:從靈向肉和從肉向靈
    附︰譯者附記 )
    藝術的表現 

     (魯迅:游戲論
    描寫勞動問題的文學
    一 問題文藝
    二 英吉利文學
    三 近代文學,特是小說
    四 描寫同盟罷工的戲曲  )
    漫畫在藝術上 (魯迅:為藝術的漫畫  )
    一 對藝術的沒理解
    二 漫畫式的表現
    三 漫畫在藝術史上的
    四 現代的漫畫
    五 漫畫的鑒賞 
     魯威落的漫畫  (魯迅: )
    瓦洛吞的漫畫 (魯迅: )
    現代文學的主流 (魯迅多:附︰譯者附記 )
    文學家與為政者 (魯迅: )
    從藝術到社會(魯迅多:改造兩字 )
    一、未出象牙之塔以前
    二、社會觀與藝術觀 
     (魯迅:
    一 摩理思之在日本
    二 迄于離了象牙之塔
    三 社會觀與藝術觀
    四 為詩人的摩理思
    五 研究書目 )
    英國思想界的今昔  (魯迅: )
    歐洲戰火與海外文學  (魯迅: )
    遊戲論  (魯迅: )
    自靈而肉‧自肉而靈 (魯迅:從靈向肉和從肉向靈)
    小泉八雲先生  (魯迅: )
    一、拉夫卡迭歐‧赫恩
    二、講義的上梓
    三、它的特色
    四、回憶
    五、在教室裏
    六、教師與文筆
    七、專家
    阿納托‧法朗士  (魯迅: )
     缺 (魯迅:論英語之研究(英文) 
    譯者的話  (魯迅:後記(譯者) )


    ------


    出了象牙之塔


    作者: [日]廚川白村
    譯者: 魯迅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語言:簡體中文





    本書是日本文藝批評家廚川白村(1880--1923)的文藝評論集,1924年( 大正十三年)日本東京福永書店出版。魯迅在翻譯時,刪去原書的《文學者和政治者》一文。其中《出了象牙之塔》、《觀照享樂的生活》、《從靈向肉和從肉向靈》,發表于北京《京報副刊》,《描寫勞動問題的文學》、《現代文學之主潮》發表于北京《民眾文藝》周刊。全書1925年12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1931年8月起由北新書局出版,譯者生前共印行九版次。 1938年6月收入《魯迅全集》第十三卷。

    目錄
    題卷端
    出了象牙之塔
    一 自己表現
    二 Essay
    三 Essay與新聞雜志
    四 缺陷之美
    五 詩人勃朗寧
    六 近代的文藝
    七 聰明人
    八 呆子
    九 現今的日本
    十 俄羅斯
    十一 村紳的日本呀
    十二 生命力
    十三 思想生活
    十四 改造與國民性
    十五 詩三篇
    十六 尚早論
    觀照享樂的生活
    一 社會新聞
    二 觀照雲者
    三 享樂主義
    四 人生的享樂
    五 藝術生活
    附︰譯者附記
    從靈向肉和從肉向靈
    附︰譯者附記
    藝術的表現
    游戲論
    描寫勞動問題的文學
    一 問題文藝
    二 英吉利文學
    三 近代文學,特是小說
    四 描寫同盟罷工的戲曲
    為藝術的漫畫
    一 對于藝術的蒙昧
    二 漫畫式的表現
    三 藝術史上的漫畫
    四 現代的漫畫
    五 漫畫的鑒賞
    現代文學之主潮
    附︰譯者附記
    從藝術到社會改造
    一 摩理思之在日本
    二 迄于離了象牙之塔
    三 社會觀與藝術觀
    四 為詩人的摩理思
    五 研究書目
    論英語之研究(英文)
    後記(譯者)




    **** 未過目

    苦悶的象徵


    優秀出色的文藝評論家廚川白村,在對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美文藝思潮所作的有系統介紹,已留下不可磨滅的功績。「苦悶的象徵」是他膾炙人口,一本具有獨創性和永恆性的傑作,如今已成為許多青年的文藝指針,變成青年學子的口頭禪。書中包括:創作論、鑑賞論、關於文藝根本問題的考察、文學的起源等。他先就作家的立場,詳述創作的過程,或譬喻,或舉例,並引用精神分析學的例子,闡述文藝即是人類苦悶的象徵。再從讀者的客觀方面,說明讀者與作家的關係,確認鑑賞的成立。此外又以莫泊桑作品為例,探討親身體驗對創作的重要等問題。最後則就宗教觀點,評論文學的起源。對文學和藝術的發生做了很重要的解說。深入淺出的文字,平易近人的筆調,適度的文學感傷性,使這本書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歷久不衰。





    內容簡介

      愈是苦難的環境,愈能創造出文學的最佳價值,廚川白村著作,魯迅譯,一同品味「苦悶的象徵」所帶來的豐富文學之寶。

      「文學是苦悶的象徵」這句話可說總結了所有文學產生的原因。文學史上能被留名的多是文學鉅著,無論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四大喜劇,還是但丁的《神曲》,都是作家們嘔心瀝血的最佳傑作。但這些作品是在作家何種心境下被創造出來的呢?作品底下的角色是否多少也投射了作家當時的心境故事?廚川白村認為文學乃是生命受了壓抑驅使作家創造出文藝作品。本書是魯迅在1925年出版的譯文,正是「五四」之後,文字表現即是民初的白話文。在當時一版再版,是文藝青年的入門讀物。有一說:《苦悶的象徵》譯文所表現的熱情即是魯迅在傳播自己的美學思想,此譯文也成了魯迅美學思想變化的重要線索。
    -----


    苦悶的象徵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廚川白村

      本名廚川辰夫,日本學者,文學評論家,《苦悶的象徵》為著名的文學評論,在當時對日本文藝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廚川白村於1923年過世於關東大地震,享年四十四歲。

    譯者簡介

    魯迅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新文化運動領導人,為中國現代文學的開創者,魯迅的主要作品多為雜文、小說、評論、現代詩及翻譯作品,對五四運動及之後的中國社會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西方國家也享有盛譽,被稱為是「二十世界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目錄

    引言

    第一 創作論
    一 兩種力
    二 創造生活的欲求
    三 強制壓抑之力
    四 精神分析學
    五 人間苦與文藝
    六 苦悶的象徵

    第二 鑒賞論
    一 生命的共感
    二 自己發現的歡喜
    三 悲劇的淨化作用
    四 有限中的無限
    五 文藝鑒實的四階段
    六 共鳴底創作

    第三 關於文藝的根本問題的考察
    一 為豫言者的詩人
    二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
    三 短篇「項鏈」
    四 白日的夢
    五 文藝與道德
    六 酒與女人與歌

    第四 文學的起源
    一 祈禱與勞動
    二 原人的夢

    後記

    附錄
    項鏈



    ***志文還有2本(缺翻譯者姓名)

    走向十字街頭



    西洋近代文藝思潮



    文學
    Lit.jpg
    文學
    各國文學
    記事總覽
    出版社文學期刊
    文學獎
    作家
    詩人小說家
    其他作家
    廚川白村(日語:厨川 白村くりやがわ はくそん Kuriyagawa Hakuson,1880年11月19日-1923年9月2日),本名廚川辰夫日本英國文學學者文藝評論家

    生平[編輯]

    生於京都市東京帝國大學(今 東京大學英文系畢業後,於母校擔任助教,1915年留學美國,1918年獲文學博士學位,回國任京都帝國大學(今 京都大學)教授。1923年關東大地震,於神奈川縣鎌倉與妻子遭遇海嘯而橫死,享年42歲。
    廚川白村師承上田敏,博覽日本及歐美各國著作,廣泛地將各國文學知識有系統地介紹給日本群眾,對當時的日本社會及文藝界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著名文藝評論《苦悶的象徵》(苦悶の象徴),「文學是苦悶的象徵」的論點廣為讀者所知悉。除了文藝,《出了象牙之塔》(象牙の塔を出て)更進一步地針對日本社會提出全面性的批判;而《近代戀愛觀》(近代の恋愛観)的戀愛至上主義則影響了當時許多的日本青年男女。
    其長子廚川文夫厨川 文夫)與媳婦廚川圭子也都為英國文學學者,曾合譯《亞瑟之死》。

    參考書目[編輯]

    • 廚川白村著,林文瑞譯《苦悶的象徵》(台北:志文,1979)
    • 工藤貴正著《廚川白村現象在中國與臺灣》(台北:秀威經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