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代受《文星》雜誌的影響,我翻譯了《羅素回憶集》,同學廖運範翻譯《佛洛伊德自傳》,而共同催生了「新潮文庫」。
大一時就開始迷羅素的著作
我在進台大醫科一年級時,書架上就有英文版的《The Portraits From Memory by Bertrand Russell》和《Bertrand Russell The Passionate Sceptic by Alan Wood》,到了大二時,去聽殷海光的演講,才知道他也是「羅素迷」,大四時,開始翻譯處女作《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譯完之後,我把稿子寄給文星書店,據說是李敖推薦給老闆蕭孟能,才使我的書列入《文星叢刊》第142號,並獲得4200元的稿費,此書包括:羅素、卡薩爾斯及以色列國父班固理安等14人,經此鼓勵,我再接再厲在醫科畢業之前,翻譯《羅素回憶集》和《羅素傳》這二本譯作,因為李敖文章觸怒國民黨政權,蕭孟能不得不關閉「文星書店」,我也祗好去拜訪在「文星書店」隔壁開「長榮書店」的張清吉先生,他看到「文星書店」關門時,人山人海的景像,他也正好想轉型出版對社會有貢獻的好書,因此我就適時鼓勵張先生説:「人死留名,虎死留皮,與其出版一些雜七雜八的英語會話書,不如有系統的翻譯一套世界名著,對台灣讀書界會比較有貢獻。」張先生也從善如流,加上他本人也頗受日本《岩波文庫》的影響,就答應先後出版我翻譯的《羅素回憶集》和《羅素傳》,而成為《新潮文庫》的創刊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出版後,一時洛陽紙貴,甚至連殷海光教授,親自來書店拜會張先生,並鼓勵他多出好書,同時也使張清吉對這種高水準的書產生信心。後來我又陸續替《新潮文庫》編譯了六本書,才在1968年7月到美國紐約行醫與欣賞20世紀名家的音樂會,在出國之前,我拜託同班同學廖運範,替我翻譯我沒有時間翻譯的《佛洛伊德自傳》,廖同學譯筆流暢,此書的出版,宣告台灣《心理分析時代》的來臨,20多年後中國也出版了廖同學這本書,也是洛陽紙貴非常暢銷,當時翻譯一本書,等於台大醫院住院醫生五個月的薪水,因此透過廖同學的號召,有10多位醫師投入《新潮文庫》翻譯陣容,包括翻譯四本佛洛伊德名著的林克明和翻譯佛洛伊德經典名著《夢的解析》的賴其萬、以及翻譯史懷哲《文明哲學》的鄭泰安等。
催生《新潮文庫》,為台灣社會開了一扇世界之窗
總之,我在台大醫學院當學生的時代,無意中催生的《新潮文庫》,在七十年代獨裁恐怖政權下,替台灣社會開了一扇世界之窗,讓年輕人望向廣大的世界性的人文天地,使無數茫然、畏縮的年輕心靈得到一陣春風,一道陽光,同時也擴展了讀者的文化視野,滿足了讀者的求知欲,五十多年來,《新潮文庫》出書近五百種,實現了當年胡適想大規模翻譯世界名著的理想,創造了戰後台灣出版史上的奇蹟,把西方第一流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音樂家、藝術家的作品介紹到台灣來,為台灣思想界的現代化、民主化做出歷史性的貢獻。羅素的自由主義思想、史懷哲的人道主義、羅曼羅蘭的理想主義、廿世紀流行的存在主義、禪宗思想、心理分析、現代小說、現代藝術、現代電影,都透過《新潮文庫》而在台灣流行起來,這是蕭孟能的《文星叢刊》之後,影響現代台灣思潮與青年人最深遠的一套文庫,我與張清吉、曹永洋主編雖然都是平凡的人物,在張先生五十年的默默耕耘下,也無意中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也因此天下雜誌在2002年選張清吉先生,為推動台灣社會進步的唯一出版界人士,使我也與有榮焉。
林衡哲〈憶美國漢學界的老頑童--夏志清〉,載《文訊》2014.2,pp. 38~41
PEOPLENEWS.TW
【民報】【人物】台灣醫師的文化夢 林哲雄 (1939~)
林哲雄(筆名林衡哲),1939年出生於台灣宜蘭,初中讀宜蘭中學,高中讀
2 《羅素傳 》 1967.11/1990
15 《與當代人物一夕談》
33 《廿世紀代表性人物 /》1972
我和楊牧共同主編《新潮叢書》的時代(1970-75),夏志清無形中成為我們的精神顧問,因此志文出版社老闆張清吉來紐約時,我特別帶他去拜訪夏志清,而夏志清家無形中成為我們大家的清談中心,夏夫人王洞女士又燒了一手好菜,經常招待我們享受夏家的美食,那時就讀NYU的施淑青、和小説家於梨華,也常常在夏家歡聚,談的最多的是夏志清把她捧紅的張愛玲,當新加坡學者王潤華、淡瑩夫婦要返國任教時,王洞豐盛的告別餐宴,特別另人難忘,而楊牧、陳少聰告別東岸,要去西雅圖華大任教時,我把當時紐約的華裔人文大師:周文中、王浩、夏志清、於梨華、施淑青、楊牧、陳少聰等齊聚一堂,算是一次歷史性的盛會,難怪三年前在中研院碰到王洞女士時,她說:「當年跟你與楊牧在一起的時光,是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林衡哲八十回憶集》自序
大一時就開始迷羅素的著作
我在進台大醫科一年級時,書架上就有英文版的《The Portraits From Memory by Bertrand Russell》和《Bertrand Russell The Passionate Sceptic by Alan Wood》,到了大二時,去聽殷海光的演講,才知道他也是「羅素迷」,大四時,開始翻譯處女作《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譯完之後,我把稿子寄給文星書店,據說是李敖推薦給老闆蕭孟能,才使我的書列入《文星叢刊》第142號,並獲得4200元的稿費,此書包括:羅素、卡薩爾斯及以色列國父班固理安等14人,經此鼓勵,我再接再厲在醫科畢業之前,翻譯《羅素回憶集》和《羅素傳》這二本譯作,因為李敖文章觸怒國民黨政權,蕭孟能不得不關閉「文星書店」,我也祗好去拜訪在「文星書店」隔壁開「長榮書店」的張清吉先生,他看到「文星書店」關門時,人山人海的景像,他也正好想轉型出版對社會有貢獻的好書,因此我就適時鼓勵張先生説:「人死留名,虎死留皮,與其出版一些雜七雜八的英語會話書,不如有系統的翻譯一套世界名著,對台灣讀書界會比較有貢獻。」張先生也從善如流,加上他本人也頗受日本《岩波文庫》的影響,就答應先後出版我翻譯的《羅素回憶集》和《羅素傳》,而成為《新潮文庫》的創刊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出版後,一時洛陽紙貴,甚至連殷海光教授,親自來書店拜會張先生,並鼓勵他多出好書,同時也使張清吉對這種高水準的書產生信心。後來我又陸續替《新潮文庫》編譯了六本書,才在1968年7月到美國紐約行醫與欣賞20世紀名家的音樂會,在出國之前,我拜託同班同學廖運範,替我翻譯我沒有時間翻譯的《佛洛伊德自傳》,廖同學譯筆流暢,此書的出版,宣告台灣《心理分析時代》的來臨,20多年後中國也出版了廖同學這本書,也是洛陽紙貴非常暢銷,當時翻譯一本書,等於台大醫院住院醫生五個月的薪水,因此透過廖同學的號召,有10多位醫師投入《新潮文庫》翻譯陣容,包括翻譯四本佛洛伊德名著的林克明和翻譯佛洛伊德經典名著《夢的解析》的賴其萬、以及翻譯史懷哲《文明哲學》的鄭泰安等。
催生《新潮文庫》,為台灣社會開了一扇世界之窗
總之,我在台大醫學院當學生的時代,無意中催生的《新潮文庫》,在七十年代獨裁恐怖政權下,替台灣社會開了一扇世界之窗,讓年輕人望向廣大的世界性的人文天地,使無數茫然、畏縮的年輕心靈得到一陣春風,一道陽光,同時也擴展了讀者的文化視野,滿足了讀者的求知欲,五十多年來,《新潮文庫》出書近五百種,實現了當年胡適想大規模翻譯世界名著的理想,創造了戰後台灣出版史上的奇蹟,把西方第一流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音樂家、藝術家的作品介紹到台灣來,為台灣思想界的現代化、民主化做出歷史性的貢獻。羅素的自由主義思想、史懷哲的人道主義、羅曼羅蘭的理想主義、廿世紀流行的存在主義、禪宗思想、心理分析、現代小說、現代藝術、現代電影,都透過《新潮文庫》而在台灣流行起來,這是蕭孟能的《文星叢刊》之後,影響現代台灣思潮與青年人最深遠的一套文庫,我與張清吉、曹永洋主編雖然都是平凡的人物,在張先生五十年的默默耕耘下,也無意中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也因此天下雜誌在2002年選張清吉先生,為推動台灣社會進步的唯一出版界人士,使我也與有榮焉。
林衡哲〈憶美國漢學界的老頑童--夏志清〉,載《文訊》2014.2,pp. 38~41
【人物】台灣醫師的文化夢 林哲雄 (1939~)
文/陳永興
#林哲雄(筆名 #林衡哲),1939年出生於台灣宜蘭,初中讀宜蘭中學,高中讀建國中學,大學第一年讀東海大學外文系,之後重考進入台大醫學院。在他的學生時代因為喜歡看「傳記文學」、「文星雜誌」等刊物,非常嚮往胡適、夏志清、殷海光、李敖……等人的作品,也喜歡閱讀西方的偉人傳記如羅素、史懷哲、羅曼羅蘭……等著作,同時也是古典音樂貝多芬迷和卡爾薩斯迷,是一個自由主義和理想主義、人道主義的信徒,也是西方文化藝術的追求者。在他大四的時候,他首度翻譯《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經李敖推薦寄給文星書店的老闆蕭孟能,沒想到被列為「文星叢書」第142本而出版,並得到稿費4200元,當時是相當大的一筆收入,也鼓舞了他的熱情,於是他再接再厲翻譯了《#羅素傳》和《#羅素回憶集》二本書,「長榮書店」的張清吉老闆,將這二本書列為「#新潮文庫」創刊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出版,結果竟然暢銷,讓他在大學畢業出國前又邀集了台大醫學院同學10多位加入翻譯西方名著的陣容,也開啟了當時新潮文庫的風行。
【民報】【人物】台灣醫師的文化夢 林哲雄 (1939~)
林哲雄(筆名林衡哲),1939年出生於台灣宜蘭,初中讀宜蘭中學,高中讀
2 《羅素傳 》 1967.11/1990
15 《與當代人物一夕談》
33 《廿世紀代表性人物 /》197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